农氏网
资料征集
资料征集
在线族谱

文章检索

农氏网 >> 源流考究 >> 农侬土客之争总结概述
农侬土客之争总结概述
来源:农氏网     作者:农贤生     上传时间:2009-10-23 15:46:29   点击数:84226


七、否谱排汉之争


  二00八年十月,土侬发来《族源研究》第三辑中,附来几篇网上材料,表示土侬和土壮一起攻击农贤生和南乡子的“外来论”。笔者看了土壮骂南乡子的语言,不像正常的学术讨论,而是诬蔑壮族土官家谱和农氏家谱,否定外来汉族和壮族汉裔,挑起壮汉纷争,破坏历史悠久的壮汉团结。农贤生才发出《否古是形式排汉是实质》一文。近来,土侬在《族源研究》第四辑中批评农贤生为“这也是排汉之心,那也是排汉之心,此人心肠如此狠毒,竟给人扣上这种政治帽子”等等。笔者认为,党中央一再强调民族团结,提倡“和谐社会”、“和谐世界”。你们的言行是否符合党中央的精神,是不是排汉之心,请看以下几条。
  第一,南乡子说,如果否定了族谱、家谱、宗族祠堂、墓碑等文字资料,就无法根据亲缘关系来确定是壮族还是汉族”。所言有理,也得罪了土壮和土侬。
  土壮说,南乡子是跳梁小丑,敌对猖獗。壮族是岭南的土著民族,现代壮人与泰国泰族、老挝龙族的基因最为接近,但与北方汉族相差甚远,证明壮族家谱说的外来是一个天大的慌言。许多岭南汉人的家谱也是造假的产物等等。
  农贤生说,人种经过互居同化以后,基因也会变化,例如同一个父母出生几兄弟,都互不相同,又怎样解释呢?故以基因来认定人种并不科学,就文化而言,壮族没有本民族文字,为什么不与基因最近的泰族用泰文,反而用甚远的汉族文字呢?如果没有汉人来,你用的几个汉字从哪里来?笔者认为,有汉人就会有家谱,有什么造假的呢?只有排汉之心,才会有这样的否定和诬蔑族谱文化。
  第二,土壮说,对壮族的统治由于是一个民族对另外一个民族的统治,所以困难重重。汉人利用土司制度,令壮族上层贵族分割壮族各地,形成了汉族政权等。
  农贤生说,土司制度是元朝蒙古人执政后推行的,明朝由汉人沿袭,清代又由满人承继,不完全是汉人政权所为。但这里都归罪于汉族政权了。再说,土司制度与今天的壮族自治区也有相似之处,是不是也错了,要搞“壮独”才满意吗?没有排汉之心不会如此诽谤。
  第三,土壮说,广西壮族自治区主席是壮族,这不是广西规定的,而是民族区域自治法规定的。至于公平不公平的问题,请你看看少数民族自治区的党委书记,有哪一届是当地自治民族的成员等。
  农贤生说,这是夹隘的地方民族主义。中丨国丨共丨产丨党是各民族组成的、统一的执政党,他要领导各族人民,广西也不是独有壮族,还有其他民族,都依靠丨共丨产丨党丨领导。如果认为没有自治民族为党委书记,就对汉族政权有意见或不公平,就是对党的性质认识不足,或者是存在排汉之心。才会有如此看法。
  第四,土壮说,现在国内缺少的,不是少数民族对汉族的合作态度,而是汉族本身对少数民族的态度问题等。
  农贤生说,汉人或汉族政权对少数民族曾做过一些好事,也存在一些不足,但少数民族对汉族的合作态度是不是都完美了,如果少数民族都没有缺点,达赖喇嘛叫军队要从西藏出去,汉人要从西藏出去也是对了,实行“藏独”也是对了,不对的就是汉族和汉族政权,没有排汉之心,就不会有如此观点。
  第五,土壮说,土司上层到了明清时期才仿效汉族取姓。
  农贤生说,土壮明明知道土司到明清时期才仿效汉姓,明清以前的唐、宋、元三代就有黄、侬、李、韦、罗、许、冯、莫、岑等十姓在桂西当土官,就是中原汉人,为什么骂他们的家谱是“假族谱,伪造家谱”。他们的先祖从中原来,与僚女结婚,生下壮汉两族共祖的壮族汉裔,保留汉裔成份有什么不对?为什么要把他们改为土著壮族才行。没有排汉之心,不会这样做。
  第六,土侬侬芸青说,由侬变农的侬氏后裔都伪造了家谱,岭南冒充汉人而伪造家谱的也相当普遍。只有农贤生还依靠这些家谱坚持“外来论”,附汉为荣等。
  农贤生说,元明清时期编撰的家谱,多是宋初来自中原的十姓土官家族和侬献家族,这时的土著壮族包括秦、唐南下的农侬姓后裔,还是大片文盲,没有文化写家谱,还能“伪造家谱”吗?无稽之言也。笔者的先祖侬猷是山东汉人,始祖侬智高也说他的儿子是“汉儿宝号”,本人是壮化了的壮族汉裔,根本没有“附汉为荣”的念头。土侬想否定农氏族谱来取销壮族汉裔的汉裔成分是做不到的,也是违背历史事实的。
  十姓土官家谱和侬猷家族家谱的记载,是农贤生坚持外来论的依据之一。土壮和土侬也极力攻击和诬蔑这两种家谱是造假的产物。是不是假?有必要重新试问四个问题。
  第一,恩城州改侬姓为赵姓的土官家谱说,本贯系山东青州益都县;太平州李土官家谱说,原籍山东青州白马街;东兰州韦土官家谱说,原籍山东兖州府邹县白米街糯米巷;结论州冯土官家谱说,原籍山东益都县衙前街;下雷州许土官家谱说,原籍山东白马街;罗阳县黄土官家谱说,原籍山东青州益都县;那地州罗土官家谱说,家居江西南昌府新建县文城;田州岑土官族谱说,原籍浙江余姚;都结州农土官族谱说,前世先祖系山东白马西门街人氏;南丹州莫土官族谱说,原籍北京直隶省顺德府巨鹿县,子申公为山东贼乱,奉旨讨平,遂居山东青州益都县高门街家焉等。试问,如果他们的先祖不是中原人,而是相距万里的广西土著壮族,怎么知道中原的这些具体地名和拿这些地名来“伪造族谱”呢?又如莫氏土官从征山东贼乱而居山东,广西土壮有这等事吗?
  第二,赵土官家谱说,其先赵鼎,征交趾,以功授龙州知州,鼎回籍,子奎袭;农土官家谱说,此身农应忠,生二子,长武柱,次武林,武林旋归山东原籍;李土官家谱说,太始祖李智,始祖李德卿,原籍山东白马街,世守茗盈,李智死,德卿扶丧回籍,许土官家谱说,厥祖许天全,奉旨南征,得胜回朝,享阳七十九岁,在山东殡葬,墓在凤松岭父坟之旁等。试问,如果先祖不是山东人,而是广西土壮,有什么山东原籍可回?又有殡葬山东之事吗?
  第三,许土官家谱说,皇帝准奏章词,准依许元福安营扎寨,处居安常,屯集兵马三千,轮流边疆,军马山东,过往不离等。试问,如果他们不是山东兵马,而是广西土著壮族,怎么知道军马山东,过往不离,轮流边疆呢?
  第四,韦土官族谱说,始祖韦延寿,授土开基,分立州治,职守边土,控制交夷王;冯土官族谱说,当论功勋,奉立州冶,以蛮地瓜分,曾祖得授世袭结论州之开基等。试问,如果他们不是中央派来的官兵,而是广西土壮为土官,只有“以故俗治”,有什么权力去瓜分蛮地呢?以上四条是农贤生外来论的依据之一。
  依据之二是史籍对土司的记载:《云南通志》土司考说:“吾国蜀、湘、黔、桂、陇、康皆有土官之设置,而滇省龙多,滇之土官,肇于元而盛于明,清代因之。平乱者,论功行赏,分别委以土职。土司中,属夷族者固多,属汉族者亦不少。”《清高宗实录》说:“各属土司等官,隶江、浙、山东者居多,本籍之。”
  依据之三,著名历史学家白寿彝为总主编,一九九九年出版的《中国通史》说:“秦王政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秦派都尉屠睢为大将,统帅五十万大军征剿岭南,进攻镡城(今湖南靖县),九嶷(今湖南宁远),番愚(今广东广州)、南野(今江西南康)、余干(今江西余干)等地……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4年),秦始皇又摘发内郡逃亡的人,赘婿、商人增援,征服了西瓯(位于今广东西南部,广西南部及云南南部)。在南越(今广东和广西)西瓯故地及相邻地区建置了南海郡(今广东广州),象郡(今广西崇左)和桂林郡(今广西桂林),并继续征发人民前往戍守。这样,几十万北方农民就留在那里与越人杂居,共同开发珠江流域”等,可知,秦朝就有几十万汉人在两广生息,至今已有一百代,又发展了多少。
  依据之四是广西,云南的省级,州级和县级的地方志书、历史书都有中原汉人南下的记载。土壮和土侬说历史上没有北方汉人来南方,乃是史盲之说。
  十多年来,滇桂少数土壮和土侬,不仅否定土官家谱和农氏家谱的记载,还否认了中国通史和各级地方史志书的记载,笔者统称为否古,一九九八年,河南文化刊物就说广西出现否古思潮。二00九年一月,农贤生才发出《否古是形式排汉是实质》一文,惊动了客农和土侬学者,客农立即呼吁停止争论,但土侬不愿停止,而是继续发出材料,进行无理的否古排汉之争。农贤生已体会到,有人利用“壮学”引入歧途,他不是认真收集整理本族的历史文化,而是移花接木,挑起壮汉纷争,破坏壮汉生息相依的友好关系,因此,农贤生已从二00九年五月起停止争论了,本篇是过去争论的总结概括。

二00九年十月二十一日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打赏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微支持,请随意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相关阅读
  感谢云南富宁农贤生先生惠赠《侬智高天子》等材料  农氏网 2010-7-2
  [附]农贤生材料堪误表  农贤生 2010-6-20
  认祖归宗自由歌  云南富宁 农贤生 2010-6-20
  农侬土客之争是好事不是坏事  云南富宁 农贤生 2010-6-14
  否定之否定  云南富宁 农贤生 2010-6-2
  重谈富宁的右江文村  云南富宁 农贤生 2009-12-29
  农贤生文集  农贤生 2009-12-29
  农侬土客之争总结概述  农贤生 2009-10-23
  “大山里的孩子需要我们”  黄丽兰 2016-10-17
  悠然前行  农青媛 2017-8-15
 
 
芳名榜 | 本站宗旨 | 目标愿景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访问统计: 00025155788 
友情链接:
农氏网百度农姓贴吧姓氏321文化网


传真:(请尽量网络联系) 联 系 人:农杰雄 邮政编码:361015   
地址:厦门市湖里区枋湖北二路    邮箱:nongshiwang@qq.com
农氏网© NongShi.ORG    管理     琼ICP备09002287号-1

闽公网安备 350521020002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