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氏网
资料征集
资料征集
在线族谱

文章检索

农氏网 >> 源流考究 >> 侬智高古道行
侬智高古道行
来源:侬智高研究资料集     作者:覃芝馨     上传时间:2009-12-7 21:58:06   点击数:18980


  宋皇祐五年(1053)狄青、侬智高昆仑关之战将踏进千年门槛,这场备受世人关注的历史战役,给人们留下了可歌可泣的事绩,也留下了许多遗憾和不解之谜,至今仍为中外乃至世界各国历史学家争论不休的话题。
  近年来,我由于参加编纂《南宁市郊区志》,经常下乡采访,亲耳聆听南宁一带的村民们讲述有关侬智高当年的传说。出于对历史的追求,我沿着侬智高入主邕州、出桂入滇的故道,追寻历史的痕迹。
  1998年仲夏,南宁郊区政府李伟时副区长邀请著名作家陆地,回访48年前他的长篇小说处女作《美丽的南方》的生活基地———和安、麻子畬和那教村。我参加了这个活动,在和村民座谈中,话题转到戏剧家田汉当年在这里感兴趣的事。提到宋代壮族农民运动领袖侬智高,当年带兵入主邕州,由横山寨(今田东)沿右江而下,在三江口、老口、石埠一带登陆,经过今江西镇兴贤村、双定乡、秀山村、翻过华山、到武鸣(今宁武镇杜轩村)到达岽王村架桥过河,穿过腾翔,跨过天井岭,从苏官村爬过高峰山脉,进入古驿道金城驿(今五塘),镇住昆仑关。后来就在以上村落驻扎建立根据地,形成对邕州的包围圈。1952年田汉在麻子畬、那教村蹲点搞土改时,就侬智高故道经常向村民询问,并表示有朝一日把这传说故事搬上舞台。陆地这时也插话:侬智高这个有名的历史人物很有戏剧性。他人生不凡的经历,深刻反映了宋代当时社会的矛盾,以及和周边国家错综复杂的关系。


  


  侬智高大军一路从右江而下,途中先在龙江镇(今那龙)登陆。今那龙乡的乐勇村有一个乐涌泉,相传是侬智高带兵上岸后;兵士苦无水喝;智高一剑插入麻石再踏一脚后拔剑,泉水跟剑涌出。泉眼处麻石至今仍留有侬智高的脚印,乐勇(涌)村也因此而得名。
  侬军从右江、左江乘船会合在三江口,大兵团在这一带登陆,三江口的左江边有座最高的山叫鸡龙山,右江边有座最高的岭叫参计岭。这两座山岭的名字都与当年侬智高和狄青有关。传说:侬智高从昆仑山败退后到三江口的王宫(即今江西镇兴贤村委的王宫村)暂住下来,想据三江口关隘固守。不久狄青追兵跟踪而至,双方在三江口展开激战,周围的壮人躲的躲,逃的逃,只剩下合江镇旁文武庙的罗姓老道士。他走上右江边的最高山岭(也有说是在左江边的最高山岭),守着一副已摆好的棋盘,老道士面前的帅子却钉得紧紧的。老道对发现他的狄青部下说:“请你们的将军上来和我动棋,如果他能‘将我的军’,老道愿把合江镇关隘的庙宇改成他的生祠,把他和镇江楼里伏波将军一样祭拜,假如不能‘将军’,就要他告诉皇帝废除苛捐杂税以德安民,不要老是打打杀杀!”狄青得报,上山顶与老道对棋,虽有众谋士参谋,但始终没能“将军”。因此只好接受老道建议,奏明宋朝皇帝,废除苛捐杂税,德政化民。壮人感念于此,便把老道和狄青一边对棋一边“商计”的山岭叫做“参计岭”(即咨询计策的山岭);把一边下棋“倾(白话“谈”之意)棋计”的山叫做丨鸡(计)龙(落)山,意即“商计”后定下治理岭南的千秋大计。
  从三江口、老口、石埠一带登陆的侬军,分几路包围邕州城,一路沿邕江到西乡塘进心圩江到高峰山脉脚下的心圩乡。这是鱼米之乡,在这里扎营建粮库以保证供养大军。一路是沿陆路经兴贤村过秀山村往武鸣、昆仑关方向走。
  1998年夏季,我们在兴贤村王宫坡村民老言的带领下,实地看了传说中所提到的侬智高当年驻军的遗迹。有点将台,是侬智高点将的地方,现在还有残墙断壁围着;有打鼓坪,是为侬军打鼓助战练兵地点;有马房山(又称马房角),是侬军圈马的山谷;自然更有王宫(宋以后历代地图都如此记载),这是当年侬智高在邕州称帝后的行宫。2001年9月7日,我在王宫坡主任方朝光带领下,详细察看了千年前的王宫,这个坡的村民全姓方,是明代以后才迁来,定居已有19代,村民约350人,他们祖谱记载来自“山东白马县”。就是说。在他们定居王宫坡以前,侬智高的“王宫”早已存在了。
  1998年7月25日,我和南宁郊区志办黄德荣,到双定乡采俗,大家对龙山村的自然风光习俗、文化气息很感兴趣。回程临上车时,村民们言犹未尽地说:“龙山村历史悠久、名胜古迹多,你们来三天都看不完。侬智高的祖坟山就在离村不远处,不信你们去看看,他祖先点中这风水宝地,后来生侬智高当上皇帝。”我当时听了愣起来,侬智高不是宋代广源州(今广西南部中越边境)人吗?怎么变到这里来呢?千奇百怪!后来我把这件事告诉双定乡的韦乡长,他笑着说:“这个传说,自古以来这一带的老百姓都家喻户晓,老少皆知。”9月1日,在郊区李伟时副区长、双定乡韦乡长、秀山村村干的带领下进行考察,参加的还有广西民族学院范宏贵教授等。我们一行六七人向侬智高山进发,车子在崎岖不平的山路上颠簸了半个小时,到了山脚下车,然后进山,跨过一道石头砌成的隘口,再走20多分钟停下来。村民指着西北方向三座笔架形的山头说:“中间较高的一座,就是岜侬山(壮语即侬智高山),侬智高祖坟就在山顶一片白色的悬崖下。狄青打败侬智高后,惟恐他有朝一日再发难,所以派兵到岜侬山挖他的祖坟,并放火烧了七天七夜,把山都烧红了,后来连一根草都不长,因此又称‘秃山’。”村民边讲边指着山顶的岩壁说,那里现在还有火烧的痕迹。经村民这样一说,仿佛把我们带到千年前的宋代。不知不觉太阳已下山,牛群自动走上归途,我们也就下山。归途中,有的同志自言自语说,难道这是真的吗?村民以恳求的口气说:你们不相信,可到岜侬山北边6.7里的武鸣县宁武乡杜轩村访问,那是侬智高后裔世世代代聚居之地。
  9月18日,我和自治区医药站农牧岗、原武鸣供销社主任阳修德(农是杜轩村人,阳是外孙)一同到杜轩村,途中经过雄孟村,两村仅相隔1公里,属同一个行政村。历史真是巧合,清末民初曾称霸南方的陆荣廷上将就生在雄孟,和侬智高是不同时代的同村老乡。杜轩、雄孟一带山岭绵延高耸,峰峦重叠,岩洞幽深,中间夹着小块平原。离杜轩村约10华里,就是著名的次生林区36,武鸣县政府划定为封山育林区、开发风景区,面积2万多亩,自古以来还没有人在这里居住。要进入这个世外桃源,口有一个大岩洞叫“敢公司”(陆荣廷在此开办过桐油公司因得名),可容纳数百人,大有“一夫当关,万将莫敌”的军事险关。当年广东军阀陈炯明到广西追打陆荣廷,陆全靠这屏障才保住了兵力。侬智高也利用这地形建立军事隘口。大山洞右侧有一座大山,山颈缀白,叫美女山,山脚便是杜轩村。我们到村里找了村民农运升(84岁)、农运官(74岁)、陆志案(70岁)、农天红(67岁)、农天发(65岁)一起座谈。一提起侬智高,老人们如数家珍、滔滔不绝地说,杜轩村民全姓农,和侬智高同族,明代以前从都结州迁到这里定居。附近的华山有侬智高祖墓,智高兵败后墓被狄青兵挖掘火焚。这时我问:“你们上去看过火烧痕迹吗?”他们说:“1956年,中央民族学院调查组到我们村调查,听了关于火烧墓地的事,要求我们带路上去看,我们答应了,就由小学教师农天红带上去,调查组张恩亨等三人都亲自上去看,现在张恩亨在武鸣壮校任教师。”我们回南宁经过武鸣县城顺道访问了张老师,他说:墓地经历了一千多年还能看到火烧的痕迹。下面是浮土,不知什么时候,在火烧的山壁上,还能模糊看到用墨笔写的一首七言诗中的两句:“……侬家葬此居佳境,英雄未显遭败迹。”为什么?传说,在附近的乔建屯也有个侬氏祖坟,抬棺材去埋葬时连扛棺的竹条也一起埋,较嫩的一根过了数十天长出了竹笋,风水先生交代,长竹笋后经过七天才能砍,这样生下的儿女可当皇帝。但后裔不听风水先生的劝告,到第六天就把竹笋砍掉,结果给侬智高招来败迹。
  人们说,这个传说的重要性在于:它说明了侬智高的根基深深地扎在华夏大地的壮乡,他先祖的血脉是从这里开始的。
  古时这一带是智高包围邕州城的根据地,华山脚下有当年智高修的城墙,约200米长,3米多高,20世纪50年代初期还完好的,1958年大办水利、大办钢铁时才拆掉。村西一座小山直到36都堆有铁渣,是侬智高当年打兵器时留下的。附近的乔建屯(现为建风村)山上有一片平地,是侬智高的练兵场,侬智高领兵进军邕州,岽王村路前横着拉方河,马怎么打都不肯淌水过去,有的说是因为刚下雨水涨,也有的说,河旁有一座“五虎石”,马怕虎。到了晚上,侬智高请来天兵天将,天亮前就架起一座桥,为三柱石拱桥,长十多米,高二米,宽二米。清光绪《武缘县图经》载:“智高桥,以侬智高忧怀时建,故称侬智高桥。”人们通过这座桥,从宋代一直走到今天。村民王珠选、王佩云介绍,为适应生产发展走拖拉机需要,将桥进行了维修,在原桥基加高加宽,为了保持历史的延续,在桥面石板上刻着“1995年5月17日改建,岽王村13队”的字句。经过岽王村进入双桥、腾翔到天井岭,侬智高当年在此屯兵二千多人,山顶有一座几百米的练兵场,有当年侬智高挖的水井供饮马,叫跑马泉,有侬智高试剑石。《武缘县图经》载:“高峰岭……紫金岭县南五十里,有侬智高营垒遗迹,岭旁有井;相传昔人发现藏金,故名。又南五里有天井岭,至暗山而止。暗山在县南三十里,在县南乐昌一图(地名),两山夹翼,林木深阻,侬智高结垒于此。”
  离天井岭不远是苏官村板苏屯。1998年11月29日、1999年3月4日,我两次走访苏官村板苏屯,武鸣县志办主任黄建勋、原副县长黄仁升也一同前往。板苏屯地处高峰脚下,三面环山,前面是一片开阔地,小河从村前穿过肥沃的田峒,生产条件优越。清代以前是武鸣到南宁城必经之路,从军事上看,进可攻,退可守,所以晋代以来几个朝代的郡县衙门都设在此。侬智高有眼力,把根据地设在这里。1998年《武鸣县志》载:这里侬智高屯兵2000人。昆仑关败下阵后,侬智高在板苏隐蔽休整一段时间,带领剩下的兵按原路撤进贵州云南。据当地群众说,这条侬智高故道也是大西南的“丝绸之路”,是商贾成群结队、出入频繁的线路。
  提起板苏,这里要多说几句,别以今天的眼光认为它是一个小屯,只能常驻兵二千多人。1998年在讨论《南宁市志》时,板苏却成为专家们争论的焦点之一,以至惊动到市长林国强,由他亲自拍板,邀请全自治区知名大专家学者共20多人,论证南宁市区建置城址。其中一个焦点是:南宁最早的古城址在哪里,基本有两个不同意见:传统观点认为是晋朝大兴元年(318)南宁最早的古城址在邕江南岸平南村(白沙);而向传统观点提出质疑,认为南宁城区始有建置在隋朝而不是在晋朝,南宁最早的古城址在武鸣县板苏屯,参加研讨会的专家特地驱车前往板苏屯考查。研讨会三天争论不能统一,各执己见。南宁市政府地方志办公室把双方不同观点的论文收集,由广西民族出版社出版(2000年10月版),书名《南宁市区建置城址研讨会论文集》(以下简称《论文集》),供后人继续研究。2001年5月,由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广西通志•行政区划志》第一篇第二章22页明确记载:“晋兴郡治晋兴县,治所在今武鸣县双桥镇苏村板苏屯。”至此,南宁最早的城址在板苏的争论已有定论。我在这里介绍这个背景与侬智高的传说是否离题太远?不是,最新资料证实,板苏屯早在宋以前的晋朝就已是南宁的首府,她完全有资格成为当时南宁一带的政治、军事、交通中心。传说侬智高在此驻军是有其自然条件和社会背景的,是可信的。最近我为此事专访了《广西通志•行政区划志》总纂,自治区民政厅办公室主任邓敏杰。他说,不只是侬智高曾在此屯兵,侬军败退后,狄青部队也跟着在此驻扎休整过,沿侬军逃跑方向追击。
  1988年以来,我曾6次到板苏屯调查,对村里的历史、经济、民情等有关情况都有所了解。这个村自古以来是交通要道,土地水利资源丰富、经济比较发达、商品意识较浓,曾有辉煌的历史,只是风光不再。
  板苏,自然条件优越。村背是高峰,山高林深,两条河在村面汇合,水利资源丰富。老人们说,古时每下大雨,河水就涨到村面,过去村面的河比现在宽大得多,水流量很大。1958年,在河的上游修了七八个水库,库容80万立方米以上的有山东水库、紫金水库、六一水库等,大量的水都给水库拦截了,所以今天我们看到的是一条流量很少的小河。村前拥有一片开阔地,土地肥沃,只要肯出力,都有丰厚的回报。明代以前这村就以租地出名,外地人都慕名而来租地种,后来把家也迁来了,村名缘此叫“板(壮语村庄之意)租”。现在村里的八个姓———罩、阮、周、刘、梁、廖、陆、苏等都是明代前后到这里租地打工而留下来的。后来感到“板租”不好听才改为今名“板苏”。其实,苏姓只有两户,人,也是明代以后迁过来的。
  板苏,古代这里是交通要道、军事要地。民国以前,板苏是武鸣通往南宁的交通要道,双桥、腾翔一带商人贩盐、挑“洋纱洋杂”都经过这里,后来陆荣廷修高峰公路后才改道。板苏三面环山,背靠高峰,在军事上是易守难攻。传说,侬智高入主邕州前,曾在天井岭、板苏一带驻军有三四千人,并以板苏为据点,被狄青打败后收集残部也在此休整后往西撤入大理。
  原武鸣县委副书记、县革委会主任黄仁升,武鸣县人。解放后一直在武鸣工作,对武鸣县情很熟,谈起板苏,他说,1978年他看到一本有关武鸣古代资料,记载板苏古时曾是知府所在地和侬智高据点,后来知府才迁来到府城。可惜这资料现在找不见了。
  2000年8月下旬,从坛洛镇定顿村传来一个新奇的消息,郊区西部通往扶绥的要地定顿村,有个侬智高山,这里离右江、左江都比较远,很少听到。这片干旱的黄土丘陵,侬智高部队在此驻扎过。9月3日,郊区政府组织有关人员进洞观察,看是否有开发价值,我趁此也去看看。据群众反映,自古以来就传说这是侬智高的军事物资仓库,藏有许多金子等珍贵物品,所以多年来都有人进洞挖掘。我们进洞后,洞里不时发现深埋在土里的陶、瓷片、砖头。为了鉴定这些物品的年代,9月6日郊区政府办邀请了原广西区博物馆、自然博物馆何乃汉、巫惠明两位馆长再次进洞观察,召开老村民座谈会,并取陶瓷片回来鉴定。
  侬智高山原名母狗山,位于南宁市郊区坛洛镇定顿村西南约3公里处,是一座石灰岩独山,高约40多米,面积约100多亩,植被主要是灌木、野草及少量乔木。传说侬智高进攻邕州城前后在此驻扎,主要做军需仓库,故名。我们前后调查十几个中青老年村民,都公认古代传说:宋代侬智高曾在此山驻兵。据传,山洞有9道门,即9个进出口,至今只找到8个门,每个门都是以洞中的天然通道凿出上左右三条石槽,上方横架着一条约2米长的石头横梁,左右两扇门是天然石块。据老一辈人传,古时进洞还看见用石块做的饭桌,有大量陶碗、米缸、砧板。砧板很大,由于年代久远,一碰就变成粉状散尽,山洞呈东西长,南宽北窄。洞从地下延伸到今富庶乡及扶绥边界,里面有许多大小厅,最小可容20人居住,最大能容1000人,里面有水潭,也有的洞穿过山顶,有光线透进来。解放初期许多土匪进此山躲藏,解放军围困了两个月还是没人出来,因为里面藏有足够的食品,可见容量之大。看了以后,何乃汉说,他老家在坛洛隔壁扶绥县,小时候就听说侬智高的母亲是扶绥人,对侬智高来说,扶绥有人和地利之便,他入主邕州时,有一支兵马从左江经过扶绥到南宁市郊,这也是个线路。扶绥县城左江边有座金鸡岩,传说也是侬智高当年的军火粮食仓库,过去船只经过这里都要停泊上去拜祭。这里和定顿侬智高山形成一条线路,不是没有可能的。传说侬智高部分前军、中军、后军,到横山寨后进入邕州的阵势是沿右江分两路进军。前军沿北岸走,中军沿南岸走,后军水路走。打入邕州城以后,侬智高中军站(指挥部)驻扎在望仙坡顶上,这是个战略要地,居高临下,可控制全城。侬退出邕州后,狄青也驻扎在此,但也有说侬智高指挥部在今中山路,其母阿侬及家眷在今古城路口。因为宋代邕州古城很小,在今广西军区机关一带。


[1] [2] [3]  下一页

打赏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微支持,请随意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相关阅读
  【新年特惠】欢迎订阅《侬智高及其家族历史古今》  《侬智高及其家族历史古今》编委 2023-1-7
  【书讯】《侬智高及其家族历史古今》将由方圆出版社出版  农氏网 2022-12-23
  广西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一行四人到云南广南县对壮族首领侬智高的历史和侬氏土司文化开展调研  广南农侬氏族委会 2022-6-29
  关于重建民族英雄侬智高庙的倡议书  侬智高族裔联谊总会 2021-11-13
  广南侬智高历史文化寻亲之旅暨侬智高族裔联谊总会周年庆典邀请函  侬智高族裔联谊总会 2021-10-16
  论侬智高反宋的实质:保境爱国正义战争  梁庭望 2020-11-1
  重要公告  侬智高族裔联谊会筹备委员会 2020-10-31
  邀请函  侬智高家族后裔联谊会筹委 2020-10-29
  组图:采访广西平果县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农敏坚  国际在线 2010-11-5
  革命烈士农实达  宁明县志 2012-6-7
 
 
芳名榜 | 本站宗旨 | 目标愿景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访问统计: 00025220701 
友情链接:
农氏网百度农姓贴吧姓氏321文化网


传真:(请尽量网络联系) 联 系 人:农杰雄 邮政编码:361015   
地址:厦门市湖里区枋湖北二路    邮箱:nongshiwang@qq.com
农氏网© NongShi.ORG    管理     琼ICP备09002287号-1

闽公网安备 350521020002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