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氏网
资料征集
资料征集
在线族谱

文章检索

农氏网 >> 源流考究 >> 论侬智高反宋的实质:保境爱国正义战争
论侬智高反宋的实质:保境爱国正义战争
来源:农氏网     作者:梁庭望     上传时间:2020-11-1 0:22:44   点击数:9689

【提要】宋代壮族首领侬智高率众反抗宋王朝的斗争的实质,是一场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保境自守的爱国正义战争,反映了侬智高心向华夏,维护祖国统一的爱国主义精神。
【关键词】侬智高反宋保境爱国正义战争
【作者】梁庭望,中央民族大学教授。北京,100081
【中图分类号】K8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54X(2001)04-0094-007

 

  壮族历史上,就有史籍明确记载而言,只出过侬智高一个皇帝,而且只不过在邕州权安龙廷,“僭号仁惠皇帝”一年。就这么一帝一年,却挨骂了一千年,翻开封建王朝的正史野史,从《宋史·广源州》到《大宋平蛮京观志》、《代狄宣抚贺捷表》、《进平蛮记表》、《贺侬智高母表》等等,皆是一片骂声。骂“蛮寇”者有之,骂“贼寇”者有之,骂“入寇”者有之……看来壮族人口众多,封建朝廷就怕它出皇帝。新中国成立后,人们要翻历史冤案,侬智高也必然包括在内,人们很正确地把他视为反抗封建王朝的英雄,加以赞颂。但侬智高的反宋战争到底是什么性质,至今莫衷一是,有的认为是民族起义;有的认为是农民起义,或两者兼而有之;有的认为求互市不遂而反宋;也有的认为出于私愤,发三解不得而起兵,意欲割据……。正面的还来不及得出一致的结论,反面的言论近年却发生反弹,在2000年12月17日的《云南日报》的文史哲81期上,侬智高再次被骂为“叛首”,很伤了壮人的心。
  其实侬智高反宋战争的性质并不复杂,乃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保境自守,以待完璧归宋的爱国正义战争,何以见得?

一、广源州历来是中国领土

  此处所说的广源州实为广源道,其畛域当在今中国广西那坡县、靖西县中南部和大新西部一带,南不出今越南的高平省,西至今云南省富宁县及其以南一带,北界到靖西县中部、那坡县北部。此地秦时为象郡所管辖,象郡之郡治在临尘,即今之南宁地区崇左县。
  汉代初,刘邦以赵佗未降,只得“以长沙、豫章、象郡、桂林、南海立番君芮为长沙王”,防佗北上。时南越国之西有壮族先民西瓯、骆越,“东西万余里,乃乘黄屋、左纛、称制,与中国侔,”“佗因此以兵威边,财物赂遗闽越、西骆,役属焉。”①南越国的93年里,广源其地在南越国管辖之下。汉元鼎六年(前111年),汉武帝平南越,重新调整,史称“汉既定南越之地,置交趾刺史,别于诸州,令持节治苍梧。”②是为交州,其下共辖九郡,即南海、苍梧、郁林、合浦、交趾、九真、日南、儋耳、朱崖,广源其地在郁林郡境。
  三国初承汉制,以士燮为交趾郡太守。《三国志·吴书·士燮传》载;“交州绝域,南带江海,上恩不宣,下义雍隔,知逆贼刘表,又遣赖恭窥看南士,今以燮为绥南中郎将,董督七郡,领交趾太守如故。”广源仍在士燮管辖之下的郁林郡内。吕岱在交州刺史任内,曾分出南海、苍梧、郁林、合浦为广州,岱任刺史,时广源仍在郁林郡内。不久交州乱,士燮子徽被诛,取消广州,后又恢复,但广州辖地稍有变化,为南海、始安、苍梧、郁林、高凉五郡,治所在番禹,其中高凉是从合浦郡分出的。广源仍在广州的郁林郡内。郁林郡管辖左右江流域,郡治仍在布山。
  晋兴吴亡,岭南仍为广州、交州格局,晋将杨稷前来交州,杀吴交州刺史刘俊和大都督修则,岭表各郡悉归于晋。广源所属的郁林郡归附,杨稷以毛炅为郁林太守,仍领原郁林郡地,直达左右江流域。“八王之乱”后北方出现所谓“五胡乱华”,实则各少数民族崛起,据地称雄。北方社会扰攘不安,中原百姓纷纷避入岭南,其中包括部分上层人物。东晋政权为安置他们,也为加强控制,便从郁林郡内析置晋兴郡,郡治在晋兴县,这就是今南宁市的来历。晋兴郡还辖有晋城、增翊、广安三县,其中增翊县治在田阳,管辖右江流域:晋城县县治在崇左与扶绥之间,管辖左江流域,广源其地虽尚未有更细建置,但已置于晋城县管辖之下。
  南朝时期,由于中原战乱,南逃人口众多,广西人口陡增,于是增加了州一级建制,政权体系更趋严密。时设南定州,州治在今贵港市境,下辖桂平郡、郁林郡、石南郡、宁浦郡、简阳郡、乐阳郡、岑山郡、安城郡、领方郡、晋兴郡,左右江流域仍在晋兴郡内。
  公元581年杨坚取代北周建惰,589年灭陈,岭外号称“圣母”的冼夫人起来保境安民,使隋军兵不血刃就统一了岭南。杨坚对原有建置做了大调整,将岭南一并归入杨州,今广西境则设置了始安郡、宁越郡、合浦郡和郁林郡。其中郁林郡郡治仍在今贵港境。其下所辖13县,仍是东密西疏,但红水河、左江、右江地区仍在郁林郡管辖之下,广源境当然也不例外。
  唐武德四年(621年),名将李靖到达桂州,岭南各地民族首领纷纷归附。“凡所怀辑九十六州,户六十余万。”③后全国分十道,今广东、广西境属岭南道,下分广州管、桂州管、容州管、邕州管和安南管,广源境属于邕州管。公元862年,岭南分为东、西两道,岭南西道即今广西境,下辖桂州、容州、邕州三管。昌州管经略使治邕州(今南宁市),下辖16州和21羁縻州,有的州下置县。21羁縻州为思恩州(今平果境)、思同州(今大新境)、西原州(今大新、天等境)、龙州(今龙州境)、万承州(今大新境)、思城州(今大新境)、左州(今崇左境)、万形、思明州、思陵州、石西州(均在今宁明境),等等。广源州地仍在邕管辖境之内。
  又据《新唐书》卷二二二(下)载:“西原蛮居广容之南,邕、桂之西。有宁氏者,相承为豪。
  又有黄氏居黄橙洞,其隶也。其地西接南诏。天宝初黄氏强,与韦氏、周氏、侬氏相唇齿,为寇害,据十余州。韦氏、周氏耻不肯附,黄氏攻之,逐于海滨。”《宋史》卷四九五对此也有记载:“广源州侬氏,州在邕州西南,郁江之源,地峭绝深阻……,其先韦氏、黄氏、周氏、侬氏为首领,互相攻掠。唐邕管经略使徐申厚抚之,黄氏纳质,而十三部二十九州之蛮皆定。”广源州亦在其中。
  天宝初即公元742到745左右,时广源州“号邕管羁縻州。”即属邕管管辖的一个羁縻州。
  唐代后半叶,广源州地曾一度归安南都护府管辖,时为公元839(开成四年)年,称平原州。
  史载广源州在谅山府之“西北境,与广西龙州接界。或曰唐所置羁縻平原州也,本都金州之平原馆,开成四年析置州。”④但仅70多年,公元917年刘岩割据番禺,国号大越,即南汉,平原州即广源州地遂属南汉。
  宋代初年,广源复归邕管辖,恢复为邕管的羁縻州。宋于开宝四年(971年)灭南汉,又过5年,即开宝九年(976年),广源道归附于宋,史载“邕州上言得广源州酋长坦绰侬民富状,言管内左江溪峒七源州状称:广源州、武勒州、南源州、西农州、万涯州、覆和州、温州、弄州、古拂峒、八耽洞凡十首领以岭南日伪命诏敕十道来献,愿比七源州内附,输赋税。”⑤十州峒来属过程有些曲折,先是十州峒东边的思琅州(该州时在今越南高平省下琅县)从中阻拦,十州峒首领侬民富不得已请亦在其东的七源州代向邕管陈述其归顺之请求,并要求朝廷出兵诛思琅州,以便十州峒“使得比内属之人。”很明显,以广源州为首的十州峒壮族祖先,有很强烈的祖国观念,改朝换代,即不顾别人从中作梗,强烈要求归附新朝。十州峒内的小州广源州,因为十州峒之首,故史书以此州概称十州峒,故称广源道,当是后来侬智高父子管辖的广源州,非十峒之首的小广源州。侬智高抗宋失败后的20多年的元丰时期(1078~1085年),邕州知州刘初就把大广源州称为广源道。⑥
  关于广源道畛域,白耀天先生认为西不超出云南富宁延众镇;东达今广西大新县西部;北至今广西靖西县中部和那坡县北部,与安德州、田州、冻州为邻;南不出今越南高平省境,此说中的。⑦
  可见广源州这块土地,历代至宋前期,都是中国的领土,而且绝大部分时间属郁林郡、晋兴郡、邕管所管辖,只有很短时间曾属当时是中国建置的安南都护府管辖。在这块土地上生活的,是壮族祖先的侬氏、韦氏、黄氏和周氏几大部族。时至今日,侬、韦、黄、周仍为壮族大姓。


二、广源州如何为人所占

  《宋史》载,广源“州在邕州西南,郁江之源,地峭绝深阻,产黄金丹砂,颇有邑居聚落。”天宝中各姓“互相劫掠,唐邕管经略使徐早厚抚之,黄氏纳质,而十三部二十九州之蛮皆定。”然而,“自交趾蛮据有安南,而广源虽号邕管羁縻州,其实服役于交趾。”⑧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首先得从宋代朝廷之孱弱说起。
  宋代是我国历史上脆弱的朝代,300年里始终风雨飘摇,很少有安宁的时候。且不说南宋偏安的狼狈相,北宋自赵匡胤黄袍加身,就被辽、北汉、南汉、后蜀弄得四面烽烟。尤其辽夏,成了北宋皇帝的一块心病。从陈桥兵变到961年的“杯酒释兵权”,962年削藩,刚喘口气,964年北方即告急。宋遣李继勋领兵入山西攻北汉辽州,北汉得辽穆宋6万骑驰援,将李部击败。后蜀主孟昶乘机约北汉攻宋,赵光胤不得不分兵击后蜀。北汉、后蜀灭,宋陷入了长期与辽夏的对峙之中。例如976年,辽南府宰相耶律沙和耶律休哥率辽军于高梁河大败宋军,宋帝赵光义乘驴车狼狈南逃幸免于难。986年,宋军三路攻幽燕,东路于涿州西南被契丹军大败(辽于983年改国号契丹)。宋各路军急退,杨业于陈家谷被擒,触碑而亡,这就是杨家将故事的起点。990年,契丹封继迁为夏国王,宋又多了一个对手。999年,契丹军8万南进与宋军战于遂城(河北徐水),汴京开封面临威胁。1000年,契丹军横扫瀛州(今河北河间)、淄(今山东淄博南)、齐(今济南),屡败宋将,东京震恐。1004年,契丹军在萧太后指挥下大举南下河北,宋帝赵恒亲临澶州(今河南濮阳)指挥拒敌,辽猛将萧挞凛额中强弩亡,契丹军乃稍退。宋自度难以长期拒敌,提出议和,年输辽银币10万两,绢20万匹,是为澶渊之盟。其后大小冲突不断,契丹未灭,1032年西夏崛起,元昊于1034年攻陕西、甘肃诸州,宋廷又多了一个强硬的对手。1039年元昊正式称帝,兵指陕西,于延安西北俘宋将刘平,阵斩宋镇戎军西路都巡检保吉。1041年,辽闻宋军屡败于元昊,又欲兴兵南下夹击宋军。宋廷忙于对付元昊,乃派人赴契丹议事,岁增银10万两,绢10万匹,史称“增币之议”。为应付契丹和西夏,保汴京及赵宋政权,宋廷疲于奔命,南汉亡后,再也无力顾及南陲。最不能令人容忍的是,宋朝皇帝及众臣为了保住自己的王权、地位和既得利益,他们倾力对付北方少数民族的贵族地方封建政权,尤其是对付辽,对付契丹。由于汴京在河南北部,靠近燕,契丹军南下河北,一马平川,极容易攻击到皇都,他们为保陈桥兵变意外得来的权柄,把注意力都放在对北方少数民族的防御上,只要保住皇权,岭外的土地便可以割让,让人家要了去。这种为皇族私利而放弃国土的行为,实在是一种卖国勾当。正是在这种御北弃南、惟我皇权的思想指导下,朝廷先是于开宝八年(975年)封丁姓为“交趾郡王”,太平兴国五年(980年),黎桓又纂夺了丁氏政权,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李公蕴取代黎氏建立了李朝,交趾完全脱离宋朝,成为一个独立封建政权。其间宋太宗曾讨伐黎氏,无功而返,听之任之。但李朝并不甘囿于既有畛域,而是把眼睛盯到邕管辖区,先是将属于邕管的西南领土广源道非法占有,役属之,眼睛却盯着邕管治所今南宁,广源不过是个跳板。对于这种严峻的蚕食边界形势,宋真宗赵恒竟要把祖宗的国土像一件物品一样弃之不保:“交州瘴疠,宜州险绝,若举兵攻取,死伤必多且祖宗开疆广大,若当谨守而已,何必劳民动众,贪无用之地。”⑨把祖国领土说成是“无用之地”,不是卖国言行是什么?这种御北弃南的行为,是造成广源道“役属”交趾的根本原因。宋仁宗赵祯更不如前任皇帝,他连广源道是自家领土都不清楚,居然说“广源州本隶交趾”。把暂时被人家占领的国土说成是人家的,再没有这样糊涂昏庸的皇帝了。
  皇帝和昏官们如此不经意地让交趾李氏政权蚕食国土,广源州命运当然就惨了。首先,交趾李氏政权不断蚕食边界领土,如《宋史》卷三三四《萧注传》载:“交趾虽奉朝贡,实包祸心,常以蚕食王土为事。”广源州由于地处邕管西南边界,首当其冲。《宋史》卷四九五说:“自交趾蛮据有安南,而广源虽号邕管羁縻州,其实服役于交趾。”占广源州并不满足,而是以之为跳板,妄图侵占邕管全境,矛头直指邕州州治今南宁市。宋天圣六年(1028年)5月,李公蕴派遣其儿子、弟弟和女婿率兵入寇邕州,烧杀劫夺。⑩自是成为宋元明三代广西边界之患。其中宋嘉佑五年(1060年)以追“逃兵”为借口入侵邕州,劫掠“指挥使杨保材及士卒、牛马而还”,同时还杀死邕州一带的5个巡检。[11]熙宁八年(1075年)交趾政权李常杰率兵入寇钦、廉、邕诸州,残忍之至,“民死者十万余人,被虏妇八万余口”,[12]特别惨的是邕州城(今南宁市),“交人尽屠其民,凡五万八干余口”。[13]小小的边界广源道所受蹂躏,可想而知。
  第二,交趾趁侵占广源之机,掠夺该地黄金、丹砂等财富。《宋史》卷四九五载,广源州在“郁江之源,地峭绝深阻,产黄金丹砂。”交趾非法侵占该州后,“赋敛无厌,州人苦之。智高桀黠难制,交人恶之,以兵掩获其父,留交趾以为质。智高不得己,岁输金货甚多。”[14]有一次被迫向交趾“献生金一块,重一百二十两。”[15]平民百姓受掠夺之深可想而知。
  第三,肆意干涉广源州内政。史载:“初,有侬全福者知傥犹州。”这里说明两点,其一是侬全福是傥犹州(在今靖西县东部)人;其二,他是宋朝任命的地方首领,即“知傥犹州”。
  又《梦溪笔谈》载,天圣七年(1029年),广源州“首领侬全福归附,补侬全福邕州卫职。”[16]史称侬全福“其弟存禄知万涯州,全福妻弟侬当道知武勒州。一日全福杀存禄当道,并有其地。”这本是中国边界内部的阅墙之讼,与交趾何干?但1039年“交趾怒,举兵虏全福及其于智聪以归。”这并把他们残酷杀害。这样肆无忌惮地干涉中国内政,干涉广源州政,完全是宋廷欲弃边土造成的恶果。更有甚者,侬智高失父后“,与其母奔雷火峒。其母又嫁特磨道侬夏卿。久之,智高复与其母出据傥犹州,建国曰‘大历’。交趾复拔傥犹州,执智高,释其罪,使知广源州。”即使当时交趾暂时侵占广源州、傥犹州,它们名义上也还是属于邕管羁縻州,任命邕管诸羁縻州官吏本是宋廷的职权范围,交趾有何权利?可见宋廷造成的恶果,使交趾封建政权贪得无厌,胃口日增,遗患无穷。

三、保境自守,以待完璧归宋

  如前所述,侬智高起兵反宋的性质,学者各有见解,主要有农民起义、民族起义、发三解不遂而反宋、求内附不得而反宋等。这些观点都各有一定依据,不无道理,也都是侬智高起兵反宋的因素之一,但它们都不是主要原因。考查当时侬智高所面临的生死抉择,既不是阶级矛盾的尖锐化,也不是民族矛盾的激化,若因发三解而不得而悍然起兵,那也把侬智高看得太轻率了。侬智高所面临的,是朝廷任命他们父子所管辖的广源道这块中国的土地以及在这块土地上的他的族人的命运问题。交趾李朝知道,广源道的壮族祖先僚人必须由其世袭首领侬氏管辖,外人无能为力。在这种情况下,只要侬智高把广源这块中国的土地心甘情愿地交给李朝,并为其牢牢控制,使之永远脱离邕管,则侬智高一家的荣华富贵可保,不必冒什么风险。懦弱的宋朝当局不仅会默认,而且还要奉送。如果这样,中国将会失去广源道这块土地。如果侬智高不服交趾,他将面临内外夹攻的危险境地,他的族人也将面临严重的考验。在这生死抉择面前,侬智高毅然选择了后者,他要把受交趾“役属”的广源道交还祖国(内附);宋廷暂时不允,则只好走保境自守这样一条危险的道路,以待有朝一日完璧归宋。这是一个勇敢的抉择,一条爱国的但却充满危险的道路。在侬智高的意识中明显的有两个不许:(1)不许交趾永远侵占中国的这块土地———广源州(道);(2)也不许宋廷把这块土地奉送给李朝。两个不许尽管响彻了保卫祖国领土完整的爱国之声,对个人来说却是一条可能粉身碎骨的道路,其后果也果然是这样,以悲剧而告终。
  下面让我们进一步考查侬智高的爱国行动。
  首先,侬智高作为壮族祖先(时称僚、山僚)的一个地方首领,他的行为是不能脱离壮族的思想状态的。壮族是一个祖国观念极强的民族,由于较早接受了儒家的思想,同时也接受了大一统的思想,他们以作为中国的臣民为荣,对汉族文化十分仰慕并乐于接受。在历代封建皇帝及其臣属屡屡侮辱、谩骂贬斥的时候,壮人的国家一统观念也从未动摇过。自秦始皇统一岭南,在岭南的这块土地上,他们可以接受中央王朝象牛马一样栓着的羁縻,可以接受南越国、南汉那样地方政权的统治,但决不把一寸土地拉出去,投入别国的怀抱。相反地为了保卫祖国南陲,反击外来入侵,自宋以降,不知流了多少血。除了侬智高在特定条件下在邕州称帝一年,在漫长历史上,作为中国第二大民族的壮族再没有出过一个帝王,也从不做入主中原的梦。这就是壮人。在中国,北边、西边、西南少数民族都建立过时间很长的地方政权,但壮族没有。冼夫人(521~601年)是南朝、陈朝、隋朝三朝时岭南俚人的首领,壮人时称俚人,因此她也是壮族的首领。她善于“抚循部众,能行军用师,压服诸越。”[17]她若割据建立地方政权,在南北朝中原战乱之中,易如反掌。但她顺应人民要求统一的愿望,竭尽全力先后拥护梁、陈、隋三朝,协助陈霸先平侯景之乱,维护岭南的安定团结,其孙冯盎继之,使岭南安定长达110年之久。《隋书》赞她:“情在奉国,深识正理”。[18]冼夫人这种意识,不能不对后世壮人产生很大影响。
  侬智高并非山大王,而是一位读书识礼之人,史称“侬智高发三解不得志”,[19]又说“侬智高能属文,尝举进士不第。”[20]封建时代无论乡试殿试,都对赴考生员有极严格的要求,那就是对儒家观点的谙熟和认可。结合侬氏后来的行动,他是深得儒家大一统思想的,具备了壮人的祖国向心力,这是他爱国保境的思想基础。
  其二,不慕荣华,心向华夏。交趾封建政权虽然非法侵占了广源州(道),但他们深知壮族祖先僚人不可能俯首贴耳长期作他国臣民,还必须依靠这一带的世袭首领侬氏一家来管这块土地。但侬智高父子历来对交趾非法侵占中国领土广源州持反抗态度,史称天圣七年广源州“首领侬全福归附,补全福邕州卫职。”这是挣脱交趾封建王朝控制的一次行动。又滕甫《孙威敏征南录》称:“侬氏世为广源州大酋,智高父常寇交趾。”从侧面说明侬全福不仅反对交趾侵夺广源州,还进一步用兵交趾,想使之回归宋廷。正因为如此,当侬全福建长其国保境自守,与之对抗,交趾大怒,兵伐全福。侬全福匿于深山,交趾穷追执之,带到今河内杀害。但壮人并不屈服,全福子“智高复与其母出据傥犹州,建国曰‘大历’。交趾攻拔傥犹州,执智高。”继而“释其罪,使知广源州。”交趾李朝深知,侬智高一家本为广源州世袭首领,为僚人所服,别人无法取代,于是向他伸出橄榄枝,使用软的一手,“又以雷火频婆四洞及思浪州附益之。”以收买其心。如果侬智高把中国的这块土地永远交给交趾,俯首贴耳为交趾守之,必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本持御北弃南卖国方针的宋廷也不会去追究,这块中国的领土也就完了。但深明大义的侬智高没有这样做,他继承父志,仅“居四年,内怨交趾。”他深知为保境自守,以待回到祖国怀抱,在当时形势下,只得先走他父亲开创的暂时割据之路。但这光有广源州是不够的,于是“袭据安德州,僭称‘南天国’,改年‘景瑞’。”他变得强大起来,“交趾发兵讨之,不克。”果然顶住了交趾的攻击。总之,无论是交趾抓人也好,杀头也好,收买也好,封侬智高为“郡王”、“太保”也好,侬智高父子均不为所动。而且总是暗中蓄积力量,伺机挣脱。不仅如此,侬智高还深知交趾李朝的来历,他表面“朝于交趾,阴结李德政左右,欲夺其国。”明显的想恢复交趾原来的归属状态。其爱国之心不言自明。
  其三,先保境,后求内附。侬智高在父亲被交趾杀害后,于1041年与母亲阿侬重新占领傥犹州,建立了大历国,作为与交趾对抗的根据地,并因此而遭到交趾封建王朝的进攻和追捕。“释其罪,使知广源州,又以雷火频婆四洞及思浪州附益之”后,侬智高以韬晦之计准备了多年,于1050年“袭据安德州”,扩大抗交趾根据地,随即将大历国改为南天国,改年景瑞。次年“交趾发兵讨之,不克。”这块保境自守的土地,初步得到巩固,摆脱了交趾的“役属”。自此始,侬智高开始了强烈要求“内附”的活动,也就是要把他已控制的这块土地带回自己国家的怀抱。首先,侬智高趁“斌贝擅发兵攻智高,为所持”之机,“乃遣斌贝还,奉表请岁贡方物,未听。”这次侬智高未向朝廷求一官,仅表示进贡,以贡方物的方式,来表示归属宋,但居然被宋廷拒绝。但侬智高没有灰心,“又以驯象金银来献。朝廷以其役属交趾,拒之。”这是第二次被拒绝。第三次,“复赍金函书以请知邕州陈珙上闻,不报。”这次仅“求一官司,统摄诸部”。关于侬智高所求的官职,史称“始乞本朝补田州刺史”,朝廷拒绝了,此官职其实是空衔,仿李靖事,李靖怀辑左右江诸州时,为避免矛盾,各壮族首领地盘不管大小,都叫“刺史”(省级官员),所以是个空名。侬智高又降格,“不得,又乞教练使”,从仁惠皇帝降为一个小小的教练使,也不给。侬智高再降格,官职不要了,“又乞特赐袍笏”,也不给,最后袍笏也不要了,“又乞每南郊时贡金千两,愿常邕管互市。”[21]也拒绝了。当时广西转运使萧固及殿中丞昌协等,都曾请求允许侬智高“内附”,昏庸的宋仁宗赵祯“恐失交趾之心”,[22]又予拒绝。侬智高三番五次求内附,足见其诚,即只要朝廷承认他的地位,任命一官职便于统摄广源各部,甚至不要官职,认可广源道回到邕管,他就满足了,南天国及景瑞年号可以取消。这充分说明,侬智高建大历国、南天国确实是为了保境自守,再找机会完璧归宋,而不是长期割据。宋廷屡屡拒绝自己的一块土地回归,足见其昏,实为卖国之举。
  其四,举兵反宋,性质演化。如上所述,侬智高是建大历国、南天国在前,求内附求封号在后,故建大历国、南天国之目的在完璧归宋,这是毫无疑义的。这是爱国之举。为求归宋,他几乎到了哀求的地步。然而宋朝当局一而再、再而三拒绝,为讨好交趾,不惜让自己的一块土地永远“役属”于交趾封建王朝,是可忍!孰不可忍!从皇上到地方官的这种行径,终于激怒了侬智高,也激怒了侬智高管辖下的广源道各洞侬氏部曲,同时得到了广州汉族进士黄玮、黄师宓的同情和支持。对宋廷及地方官员的失望和愤怒终于演化为一次爱国大进军。
  侬智高这次起义经过了严密的谋划,史称“遂招纳亡命,数出敝衣易谷食,绐言洞中饥,部落离散。”[23]“乃与广州进士黄玮、黄师宓及其党侬建侯、侬志忠等日夜谋入寇。”这就是说,侬智高在起义前首先与侬氏各首领及两位汉族军师做了周密的部署,按常规,当包括起义的目的、队伍的组织、行动的时间及路线、战略战术、知己知彼、防交趾从后面袭击,等等。在准备工作上主要做两件事,一是“招纳亡命”,扩大队伍;二是“数出敝衣易谷食”,准备充足的粮革。壮族历史上实行全民皆兵,故侬智高“一夕,焚其巢穴,给其众曰:‘平生积聚,今为天火所焚,无以为生,计穷矣!当拔邕州,据广州以为王,否则必死。’”[24]于皇祐四年(1052年)农历四月“率众五千,沿郁江东下,攻破横山砦,遂破邕州”,改南天国为大南国,称仁惠皇帝,年号启历。而后“赦境内,师宓以下皆称中国官名。”
  从侬智高与交趾对抗到起兵反宋建立南天国,并根据他本人的起义动员,可以看出他的若干步棋及每一步最终要达到的目的。第一步为建立大历国、南天国地方政权,彻底与交趾决裂,顶住交趾的攻击,争取回到祖国的怀抱。这一步他只实现了一半,即与交趾彻底决裂,也就是《宋史》上讲的“与交趾为仇”,摆脱其控制,并顶住其攻击,这部分目的达到了。他“内附”却遭到拒绝,即“智高既不得请”,他夹在中间,确实面临家庭、权力、地位、部族、土地的生死存亡。他被迫走第二步,即背对交趾,面向北方,夺取邕州,建立范围更大的地方政权。这一步的目的显然比第一步要复杂,至少包含如下动因:(1)以南天国土地为基点,进军邕州,夺取邕州政权,建更大的大南国地方政权,以更大实力与交趾对抗,保住边陲中国领土;(2)摆脱生死存亡之困境,实现个人的欲望。封建时代的一个地方首领,发动这样大规模的战争,没有一点个人野心不可思议。侬智高是个有志向的人,想当皇帝,想占一方,做一番事业,同时又可拒交趾,免灭亡,“否则必死”。(3)扫掉那些腐败的官吏,打掉只会欺压百姓,懦弱无能,连领土也保不住的官府。这一条已带有农民起义性质。(4)他似乎还有更大的设想和目标,拟据广州后予头直指岭北,插入湖南。其真正意图只能有两个:①建立一个更大范围的南方政权;②更大的目标是推翻孱弱昏庸的宋朝,入主中原,建立一个以南方民族为主的新政权。这条已带有民族起义的性质。我们不能站在中央王朝正统的立场上,谩骂想推倒官府、推翻宋朝的都是“反叛”、“内寇”。那时北方有辽,西北有西夏,西南有大理和吐蕃,其它地方还有小的地方政权。这是中国历史上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历史现象。不能说只有谁谁才能当皇帝,少数民族的不行;或者中央政权永远是对的,地方政权永远是错的,这不符合历史事实,应当做具体分析。这里有个界限,即不得出卖中国的土地,不能割一块送人,带一块送人,或任人割一块,否则一概属于卖国,不管是中央还是地方政权。至于说统治压迫百姓,我看凡封建政权,中央也好,地方也好,都是立朝初期对百姓好一点,待权柄抓牢了,就反过来压迫老百姓,几无例外。从这个观点来看,有什么理由骂侬智高是“反叛”?
  侬智高的第三步,是“相继破横、贵、龚、浔、藤、梧、封、康、端九州;杀曹觐于封州,赵师旦、马贵于康州,余杀官吏甚众。所过焚府库,进围广州。”回师时“遇张忠战于白田,忠死之。去攻贺州不克,夜斩蒋偕于太平场。九月庚申破昭州,杀王正伦等予馆门驿。”“十月丁丑,破宾州。甲申,复据邕州。”这一路势如破竹,攻州破府,擒杀官吏,如入无人之境。百姓拍手称快,队伍很快增加到数万人,已带有农民起义的性质和特征。但这一步只实现了横扫贪官,却未能攻下广州,因战舰被焚,宋援兵至,“智高知不可拔,围五十七日;七月戌,能去。”回到邕州,“日夜伐木治舟楫,扬言复趋广州。”“十二月壬申,又败陈曙于金城驿。”“畋、修闻智高至,退军避之,忠、偕勇而无谋,皆死。智高益自恣,南土骚然。”“又以余靖、孙沔为安抚使”[25],不顶用。朝廷震恐,以兵部副尚书狄青为宣抚使,率兵3万1千人征侬军。当时侬智高在邕州,也有防备,但一则被狄青的“缓兵计”所惑,为其突然袭击而措手不及,又没有与北方少数民族骑兵作战的经验,故兵败于昆仑关南归仁铺,率余部退往今云南文山地区,“不知所终”。据《涑水纪闻》,“安道(余靖)使元卿等十人发诸族陈充等六州兵马,袭特磨道,杀押衙,获其母、弟、子以归。安道欲烹之,广南西路转运司奏,所获非智高母、弟、子,蛮人妄执之,以于赏耳。”看来侬智高虽败,一家竟躲过朝廷刀斧。此事后来曾多次使皇帝不安。
  侬智高反宋出于义举,最主要的目的是广源道回归,而后建立地方政权,保岭南边关国土。他虽然失败了,但广源道内附的目的总算达到了。“始,交趾愿出兵助讨智高,余靖言其可信。具万人粮于邕钦待之,诏以缗钱三万赐交趾,许贼平厚赏之。”[26]交趾当局也在等待这个时机,“德政率兵二万由水路,欲入助王师。”[27]可见从皇帝到安抚使余靖,都想勾结交趾封建政权灭侬智高。狄青在这一点上就比他们清醒,史载:“青既至,檄余靖无通使假兵。即上奏曰;‘李德政声言将步兵五万、骑一千赴援,非其情实。且假兵于外,以除内寇,非我利也。以———智高而横蹂二广,力不能讨,乃假兵蛮夷,贪得忘义,因而启乱,何以御之,请罢交趾助兵,从之。”这段上奏有两点与赵祯不同,一是承认侬智高是“内寇”,等于承认广源道为中国领土;二是避免了交趾出兵乘机占我领土,故“人服其有远略”。
  侬智高率余部奔特磨,狄青大兵压境,交趾不敢轻举妄动。青还,留部分将士戍边。这样,侬智高反宋结果客观上引起宋廷对南陲边防的重视,加强了防守,有利于防止交趾蚕食领土。另外,“侬氏又有宗旦者,知雷、火洞,稍桀黠。嘉佑二年(1057年)尝入寇。知桂州萧固招之内属,以为忠勇将军,又补其子知温闷洞,日新为三班奉职。七年,宗旦父子请以所领雷、火、计、城诸峒属县官,愿得归乐州,永为王民。诏各迁一官,以宗旦知顺安州,仍赐耕牛纟采盐。是岁侬夏卿、侬平、侬亮亦自特磨道来归,皆其族也。”也就是说,归仁铺一战之后,中国边境包括广源道在内的各州峒首领陆续来归,保住了边关国土。侬智高将交趾非法侵占的土地来归的愿望,却在这种特殊情景下实现了。以后边关虽然有多少次的拉锯,但迄今广源道绝大部分仍为中国一块美丽的土地,人们应当感念侬智高的功劳。以此可得出结论,侬智高的反宋起义,是一场反对蚕食、争取“内附”,反对割让、保境自守的爱国战争,其结果是迫使宋廷接受了这块曾被人非法占领的土地。
  至今那坡、靖西、德保、大新壮族同胞,仍得以生活在祖国的大家庭里,享受改革开放的硕果,与那一场遥远的战争不无关系。

 

注释:
①《汉书》卷九十五《南越王传》。
②《汉书·地理志》。
③《唐书》卷六七。
④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卷112《安南》。
⑤《宋会要辑稿·蕃夷五之七三》。
⑥《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四九。
⑦《广西民族研究》2000年3期。
⑧《宋史》卷四九五。
⑨《宋会要辑稿·蕃夷四之二七》。
⑩《续通鉴》。
[11]《宋史》卷三二○《余靖传》。
[12]司马光:《涑水纪闻》。
[13]《宋史纪事本末》卷十五《交州之变》。
[14]司马光:《涑水纪闻》卷十三。
[15]《越史略》。
[16]《梦溪笔谈》卷廿五。
[17]《北史》卷九十一《谯国夫人冼氏传》。
[18]《隋书》卷八十,《列女·谯国夫人传》。
[19]宋张端义;《贵耳集》(三集)。
[20]清乾隆:《南宁府志》卷40。
[21]《孙威敏征南录》、《宋会要辑稿·蕃夷五之六一》、《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百七十。
[22]《涑水纪闻》卷十三萧注语。
[23]《宋史》四九五。
[24]《宋史》四九五。
[25]《宋史》卷四九五。
[26]《宋史》卷二九○。
[27]元马端临:《文献通考》卷三三○《四裔考·南》。

 


[1]

打赏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微支持,请随意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相关阅读
  【新年特惠】欢迎订阅《侬智高及其家族历史古今》  《侬智高及其家族历史古今》编委 2023-1-7
  【书讯】《侬智高及其家族历史古今》将由方圆出版社出版  农氏网 2022-12-23
  广西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一行四人到云南广南县对壮族首领侬智高的历史和侬氏土司文化开展调研  广南农侬氏族委会 2022-6-29
  关于重建民族英雄侬智高庙的倡议书  侬智高族裔联谊总会 2021-11-13
  广南侬智高历史文化寻亲之旅暨侬智高族裔联谊总会周年庆典邀请函  侬智高族裔联谊总会 2021-10-16
  论侬智高反宋的实质:保境爱国正义战争  梁庭望 2020-11-1
  重要公告  侬智高族裔联谊会筹备委员会 2020-10-31
  邀请函  侬智高家族后裔联谊会筹委 2020-10-29
  天等县幼师农冰艳创办幼儿园侧记  黄丽兰 文/图 2010-6-28
  感怀吾族历史  农安业 2018-2-7
 
 
芳名榜 | 本站宗旨 | 目标愿景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访问统计: 00025147440 
友情链接:
农氏网百度农姓贴吧姓氏321文化网


传真:(请尽量网络联系) 联 系 人:农杰雄 邮政编码:361015   
地址:厦门市湖里区枋湖北二路    邮箱:nongshiwang@qq.com
农氏网© NongShi.ORG    管理     琼ICP备09002287号-1

闽公网安备 350521020002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