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氏网
资料征集
资料征集
在线族谱

文章检索

农氏网 >> 源流考究 >> 赵姓不是侬氏改姓的六条辩论依据
赵姓不是侬氏改姓的六条辩论依据
来源:农氏家人群     作者:右千牛卫将军发布     上传时间:2009-8-31 20:40:31   点击数:5999

    (一)《桂海虞衡志》作者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平江吴郡(郡治在今江苏吴县)人。南宋诗人。他父母早亡,家境贫寒。宋高宗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初授户曹,又任监和剂局、处州知府,以起居郎、假资政殿大学士出使金朝,为改变接纳金国诏书礼仪和索取河南“陵寝”地事,慷慨抗节,不畏强暴,几被杀,不辱使命而归,并写成使金日记《揽辔录》。乾道七年(1171年)任中舍人,协助皇帝拟文告,淳熙元年(1174年)以四川制置使(管军事)改内制置使,掌握皇帝特殊文件,曾历任静江、广西经略安抚使、咸都、建康等地行政长官。淳熙五年(1178年),官至参知政事,代理吏部尚书,因与孝宗意见相左,两个月即去职。因下议论,又到浙江知明州、帅金陵,绍熙四年(1194年)死。他在广西任职期间,写成《桂海虞衡志》,“桂海”是广西,“虞”乃忧患,“衡”平定的意思,即记载广西平定忧患。但是从《宋史》当中得知,当时的广西,外有交趾经常烧杀掳掠邕州、钦州,内有连绵不断的盗乱。淳熙六年六月,广西妖贼李接破郁林州,守臣李端卿弃城遁,遂围化州,淳熙十年朝廷命湖南广西经略司塞溪州径路讨捕之。淳熙十年冬,安化蛮突入内地,焚寨栅,杀居民为乱。宜州驻扎将官田昭明与蛮力战败,死之。淳熙十一年春正月广西兵马钤辖沙世坚讨之,获光渐。绍兴三年,宜州蛮寇边。绍兴四年(1134年),左、右两江贩鬻生口猖狂,广西有灾难,朝廷给广西十万缯救济。由此来看,范成大有浮夸之嫌,故不可句句皆奉信。
   (二)《宋史》收入藏书目录共九千八百十九部,十一万九千九百七十二卷。书之来源,历代遗著,宋朝编写,收购民间著述藏书。《桂海虞衡志》收入艺文书目,列入传记类,非正史类,不是皇帝宣颁著作。凡是皇帝宣颁著作,例如淳佑二年,右丞相史嵩之等进玉碟,中兴四朝国史,孝宗经武要略,宁宗玉碟,日历会要实际,记入理宗本纪中。《桂海虞衡志》是在宋孝宗当代写成的,但没有记入孝宗本纪中。也没有全文在《宋史》上刊出。该书是收集广西山川民俗散闻,属民间著述,不是正史,也不能视为《宋史》看待。
    (三)侬智高叛乱年代是仁宗皇佑四年(1052年),范成大写《桂海虞衡志》是宋孝宗淳熙年间(1174--1190年),前者是北宋,后者是南宋,两者相间一百三十多年。范成大提出“智高乱后,侬氏善良,许从国姓”,引自何典,应该有一个明确交代。皇帝赐姓,均有时间、地点、人物、原因,均载入史册,是一件严肃的事。例如本文所引的宋朝给夏国、吐蕃赐姓,都写得很具体。宋太宗太平兴国七年(公元982年),夏国李继捧率族入朝,太宗甚嘉之,受授夏州刺史,赐姓赵名保忠;宋太宗淳化二年(公元991年),夏王李继迁征黄巢有功,以为银州观察使,赐国姓赵,改名保吉;宋神宗熙宁七年(公元1074年)四月,木征举兆、河二州来降,赐以姓名赵思忠,拜荣州团练使;宋哲宗元符二年(公元1099年)七月,陇拶出降,曾为河西军节度使,知鄯州,赐国姓赵怀德。又如前朝汉高祖五年(前202年)娄敬以戌卒身份求见刘邦建议入都关中,被刘邦封为关内侯,并赐姓刘。项羽的叔父项伯曾阻止项羽击刘邦,又在鸿门宴上有救命之恩,被封为列侯赐姓刘。唐代的徐、邴、安、杜、胡、郭、麻等部将都因有功于唐被赐国姓李;明代永乐年间,一位中国国籍犹太医生俺诫以奏闻有功,钦赐姓赵(引自华夏姓氏)。以上例子,明白而具体,相形之下,范成大没有举出一个实例,《赵姓》撰者亦拿不出“侬人赵姓”之世系表,这能算历史吗?据《宋史》出版说明,在元脱脱等未修志之前,《宋史》之“纪、传、表、志”已具备,即已经成文,在《宋史》现行版中,亦反映各代皇帝所做的事,都记入当代皇帝的本纪中。如果真的有宋朝给侬氏“许从国姓”,当然也记入宋仁宗的本纪中,但查《宋史》宋仁宗本纪、广源州蛮列传,以及当时征剿过侬智高的宋将狄青、余靖、孙沔列传,确实记载有侬智高叛乱及征剿全过程,但无范成大说的“智高乱后,侬氏善良,许从国姓。”这一情节,唯恐有所遗漏,还查范成大的列传,已经先后在广西任官的张拭、赵祟宪、章勘等人列传,亦无此记载。由此得知,《宋史》已否定了范成大之说了,范成大是宋孝宗手下的内制置使,他写及北宋的“赐姓”问题,完全有条件而且也应该查看北宋的史料,但现在从《宋史》反映无“许从国姓”一事,就证明范成大只是个人臆想。
    皇帝赐国姓,显耀皇帝恩威,官场文告,皆用赐字。范成大当过皇帝的中书舍人,对赐字的使用,他当然会掌握的,他不敢用赐字,就说明宋朝皇帝没有给侬氏宗族赐国姓这回事,同时也标明静江府知府一级官的范成大是无权给侬人赐国姓的。而他的“许从国姓”是怎么得来的?先从“许从”两字解剖,用壮语解释,“许”者给也,“从”者跟意,“许从”与壮语的给跟是一对相应的同义词,范成大的“许从国姓”是从壮族民间“给跟姓赵”的谣说中,经过范成大的笔下加工而成的。
    (四)侬智高乃广源州酋首,宋仁宗皇佑四年(1052年)起兵反宋,次年被宋朝派狄青率兵平定。从此,广源州与宋中央王朝断绝了往来关系,时竟达十七年之久,到宋神宗熙宁三年(1071年)始内附,但内附刚两年,宋朝廷又将广源州等四州一县(宋史14069页)赐给交趾。广源州划出后,交趾气焰仍嚣张,于熙宁八年四月(1075年)刘纪又领兵侵犯邕管归化州。侬智高起兵失败后,其残余势力未肃清,仍长期干扰,其余部退兵入云南,与大理国王联兵反宋,在宋将余靖大军压迫下,大理国兵溃、侬智高于至和二年(1056年)死,其母侬氏、弟智光、子宗继被抓皆伏诛。但侬氏的后丈夫侬夏卿以及骨干侬亮、侬平仍作最后挣扎,直到嘉佑七年(1071年)才从大理国归降。侬智高的弟弟侬智会自昆仑关归仁铺一役战败后,退入向武都结(现天等向都),继续与狄青部作战,直到熙宁二年(1069年)才投降归顺。侬智高的儿子侬宗旦据雷火峒(今下雷湖润)为酋首,经常侵扰邻峒,宋仁宗嘉佑二年(1057年)被萧固征剿内属,但领土野心仍大,还要占据一个归乐州,才愿永为王民,到嘉佑七年(1062)彻底投降。此外还有一个侬智春长期流窜,到元丰(1079年)才被捕获斩首(宋史神宗297页)。由宋仁宗皇佑四年(1052年)到熙宁二年(1069年)侬智会投降为止、侬智高的残余势力也对抗达十七年之久,在这样长期敌对的日子里,宋王朝能给侬氏“许从国姓”吗?侬智高的骨干又不愿投降,又有谁出面介绍“许从国姓”呢?或许说,侬智会投降以后呢,这种猜测更不可能,因为侬智会、侬宗旦、侬夏卿、侬亮、侬平、侬日新出来归降后,他们均姓不改,名不变的载入史册,更不存在“许从国姓”的可能。由此可知,范成大所说的“许从国姓”在侬智高乱后,这个“后”是一个虚数。
    (五)侬智高的弟弟侬智会、雷火峒酋长侬宗旦、跟侬智高遁入大理后来归降的侬夏卿、侬亮、侬平都是侬智高的骨干,在宋朝廷招抚下,他们愿为朝廷效命,给他们封官领地承袭。熙宁八年广源州刘纪领兵侵犯邕管归化州,侬智会领兵讨伐,立了大功,被封为千牛卫大将军,主古勿峒。熙宁七年,宗旦父子请以所领雷火、计城诸峒属县官,愿得归乐州,永为王民。诏各迁一官,以宗旦知顺安州,仍赐耕牛、盐彩。是岁,侬夏卿、侬平、侬亮亦自特磨来归,皆其族也。日新后尝监邕州税。治平中,宗旦与交趾李日尊、刘纪有隙,畏逼,知桂州陆诜因使人说之,遂弃其州内徙,命为右千牛卫将军。 这些头号人物改恶从善,归顺朝廷,该是侬氏的善良者了吧,他们该改为姓赵,为什么他们还是姓侬并写入《宋史》当中去呢?问题是当时宋仁宗采取保护措施,下诏曰:“如闻贼党欲降,其罢出兵,逃匿者谕使归复,州县拊存之。”上自朝廷,下自州县,如此宽大,都把归降的人保护起来,这样就不存在强迫改姓了,所以他们姓不改名不变,留传于后代。
    (六)范成大将侬氏绝少的原因归咎于“许从国姓”,是没有根据地。按道理说,应该有侬智高叛乱时仁宗当代和130年后范成大写《桂海虞衡志》时宋孝宗当代侬民宗族人口的数字,前后进行比较,然后得到的“绝少”数才是确切的,可是范成大没有提出这个数据。侬智高叛乱涉及中国西南边疆完整问题,故宋仁宗派狄青率兵平定。侬智高未大举叛乱之前,早已招纳兵丁,在广源州之附近,部族与部族之间展开互相攻杀。到仁宗皇佑四年(1052年)领兵五千东下,攻陷南宁,沿江破八州。围困广州受挫后,回兵逆江北上全州,又因前途艰险,遂折兵回宾阳,被狄青大军攻破昆仑关,斩首几千级,生俘五百。退入南宁,又被狄青破之,打死5341人,生俘一万多人,最后侬智高带一部败乓遁去大理。计算以上兵员,侬智高投入这场战斗兵力约三万或四万人。据治平二年(1056年),左右江四十五个溪峒州县、峒丁训练达四万四千五百多人(宋史兵志),由此估算,宋仁宗年代(1052年)之左右江,地广人稀,峒丁不外二万或三万,按侬智高所用的兵力看,几乎把他占据的左右江地盘所有的壮丁都投入打仗去了。位处于左江源头的广源州,是侬智高巢穴及发难之地,侬氏部落投入叛乱是不可避免了。由此观之,打仗死亡,逃奔外地,当然就有侬氏。又广源州原有韦氏、黄氏、周氏、侬氏为首领,互相劫掠(宋史 14214页),当侬智高败亡下来,韦、黄、周部落乘机报复势在难免。另外,宋神宗熙宁五年(1070年),有广源州等四州一县划给交趾(宋史 交趾国 14069页),宋宁宗元年(1087年)划八隘以外的保乐六县、宿、桑二训给交趾(同上)。有资料证明,今越南35万侬人,是从中国迁移过去的,当中免不了侬姓人。《辞海》说今云南大理有侬智高后裔,综观上述,由于战争动乱,才是真正是造成侬氏绝少的根本原因。此外,范成大说安平州、武勒州、七源州、忠浪州皆侬姓,这种说法也不可信的。上述四州,均位于左江上游,由邕州(南宁)乘船沿左江逆水而上,抵达驮卢、崇善、龙州登岸,转走旱路,即可到达,交通不甚闭塞。后汉马援征交趾,龙州班夫人支援有功,因而立庙纪念(庙已毁、石碑尚在),证明1900年前,中原人己到达左江地区。宋朝狄青征蛮,《雷平县志》记载有狄青官兵留下作官或戌边后为当地人,繁衍子孙。安平州与侬智高的家乡广源州是毗邻的,当时广源州已经有韦、黄、周、侬四姓,又据唐代杜佑《通典》记述,1000多年前,云南大理白族有数十部落,数十姓氏。藏族最早也有五个姓氏。由于战争部落氏族崩溃分离,封建势力的发展,姓氏会逐渐增多。范成大写《桂海虞衡志》是在宋孝宗淳熙年代(1174-1190年),当时的安平州、武勒州、七源州、忠浪州全是侬姓是不可能的,按《广西通志》所记述的土官世表,己是百家姓了,如果安平州皆侬姓,按理说,它的州酋首该是侬姓,为什么是李姓呢?(安平州旧系雷平县,今归大新县境、宋时安平州知州李氏)。
    《宋史》列入浩繁的书目,在艺文书目《宋史•艺文志序》中这么交待:“而君臣上下,未尝顷刻不以文学为务,大而朝廷,微而草野,其所制作、讲说、纪述、赋咏,动成卷帙,垒而数之,有非前代之所及也。虽其间鈲裂大道,疣赘圣谟,幽怪恍惚,繁琐支离有所不免,然而瑕瑜相形,雅郑各趣,譬之万派归海,四渎可分,繁星丽天,五纬可识,求约于博,则有要存焉。”按此所言,收入《宋史》的藏书,不等于《宋史》,其中有繁星丽天的一面,五纬共识,但也不可否认,其中有割裂大道的最高理想(鈲裂大道),影响到皇帝重大的决策(疣赘圣谟),深奥古怪不真切(幽怪恍惚),残缺不完整(繁琐支离)。《桂海虞衡志》列入《宋史》藏书书目,不等于《宋史》,范成大所提出“智高乱后,侬氏善良,许从国姓。”一事,再三查阅《宋史》均无记载,宋王朝对西南蛮夷归附酋首没有赐国姓赵氏之先例;宋王朝没有哪一位皇帝给侬民宗族赐赵姓。故范成大之“许从国姓”均不能信以为真,更不能以讹传诈后代。《赵姓》之“侬人赵姓”更不能叫人膜拜奉认,广西壮族赵姓早在秦代已有赵家人到广西落户,广西壮族很久很久以前,已有赵姓,子孙发布各地,成为广西大姓之一,他们的血统祖先是赵姓,不是侬氏!


[1]

打赏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微支持,请随意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相关阅读
  广南侬氏土司风云  兰天明 曾昭富 2015-2-3
  云南侬氏土司衙署内景  网友 2012-8-10
  贵州贞丰县侬氏字辈  侬胜忠提供 2012-1-30
  [清]粤述  〔清〕闵叙 2011-6-3
  [清]滇云历年传  〔清〕倪蜕辑 2011-6-3
  [宋]《岭外代答》关于侬氏记载  〔宋〕周去非 2011-1-8
  农、侬氏是南方本地与外来汉人融合的族群  农博学 2010-10-15
  阅读安业《关于走访桂滇农侬氏研究资深老前辈的报告》复信  侬兵 2010-9-18
  西津·农姓族务委员会恭贺新年  农姓族务委员会 2011-1-14
  期待  农青媛 2016-6-7
 
 
芳名榜 | 本站宗旨 | 目标愿景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访问统计: 00025239950 
友情链接:
农氏网百度农姓贴吧姓氏321文化网


传真:(请尽量网络联系) 联 系 人:农杰雄 邮政编码:361015   
地址:厦门市湖里区枋湖北二路    邮箱:nongshiwang@qq.com
农氏网© NongShi.ORG    管理     琼ICP备09002287号-1

闽公网安备 35052102000261号